阅读某教师《语文选修课程如何实现“选择性”》教研论文片段,按要求答题。
高中语文课程应该突出“选择性”。在我国的现实情境中,实现“选择性”的突破口是课程要素,而不仅仅是课程设置。设置多样化的课程效果有限,它需要学生具有自主选择能力。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在学习的目标、内容、过程、方式、成果的呈现、评价等课程要素中学会选择。从实际状况来看,这些课程要素不能平均用力,“学习过程与学习方式”是急需突破的要素。教师的指导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之间必须建立起良性的循环关系。教师应该帮助他们探索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完善个性化的学习过程,以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发展。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选择性”是高中语文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共同的核心特征
B. 设置多样化的课程不是实现选修课程“选择性”的有效途径
C. 高中语文选修课程“选择性”的实现需要兼顾所有课程要素
D. 鼓励学生采用个性化的学习方式以促进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髙
阅读综合性学习“古代诗文朗诵展示会”活动方案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第一阶段,自选篇目,学生可从教科书、《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推荐课外阅读篇目或其他书籍中,选择适合朗诵的古代经典诗文。
第二阶段,班级评优,学生自愿组合,自己排练,然后在班内展示,各班评选1~2个优秀朗诵节目。
第三阶段,年级展演,参演学生自聘指导教师,进行加工排练。评委团依据公开的展演评价标准,对各节目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设置“优秀组合”“优秀个人”“最佳表演创意”“最佳诗文改编”等多个奖项,让参演的学生人人有奖。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搭建校园明星成长平台,目的是激发学生的表演兴趣
B. 多角度评价,体现促进学生个性特长发展的教育理念
C. 以选拔优秀学生为目的,促使他们更快、更好地成长
D. 评奖没有统一的评价标准,无法发挥诊断和激励功能
阅读论文《发掘、发现、发展:作文教学指导的三个视角》的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作文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作文习惯和形成较强的表达能力,学生一旦形成了这种习惯和能力,就将具备语言交流的主动性和文字表达的自信心,不但不怕作文,而且会喜欢作文,会努力写好作文。基于这种认识,我们在作文教学中提出“发掘、发现、发展”的指导理念:“发掘”就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发现”就是发现学生作文的亮点和问题,“发展”就是发展学生的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 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必然能提升学生的写作水平
B. 高中作文教学的目标主要是发掘学生的写作潜能
C. 激发写作兴趣与提升写作能力相辅相成彼此促进
D. 想象作文是发展学生写作素养和写作个性的关键
阅读《我有一个梦想》导学案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任务一:初读课文,回答问题。
(1)演讲针对什么人?
(2)演讲的时间、地点和场合分别是什么?
(3)演讲要达到什么目的?
任务二:再读课文,分析文本结构。
任务三:三读文本,揣摩重要语段。
(1)作者从哪些方面提示了100年后美国黑人的生活处境?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2)哪几段描述了马丁•路德•金的梦想?请梳理并分析表达了作者的什么思想?
(3)马丁•路德•金号召黑人采用怎样的方式实现梦想?反对哪些做法?
任务四:角色扮演,体悟作者情感。
假设自己是作者,选择最喜欢的段落进行演讲,体悟其中蕴含的情感。
对上述内容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是( )。
A. 任务一重在引导学生初步提取文本信息
B. 任务二重在引导学生整体感知文本脉络
C. 任务三重在引导学生深入研习文本内容
D. 任务四重在引导学生训练口语表达能力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对“课外阅读”提出具体教学建议,某教师依据这些建议使用“语文读本”。下列使用方法不恰当的是( )。
A. 教师鼓励学生运用从精读中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自主阅读读本
B. 每学期至少要用一半的课时学习语文读本,扩大学生的阅读量
C. 教师向学生推荐语文读本中与教科书阅读单元相配合的选文
D. 以语文读本所涉及作家为基础,向学生推荐其他课外阅读篇目
学习《鸿门宴》,教师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樊哙闯帐”部分,要求读出情节的紧张感,
读出不同人物的心理和个性特点。下列对该教师教学行为的分析,恰当的是( )。
A. 设置情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B. 以朗读促进学生深入理解作品
C. 通过场景再现,把握作品风格
D. 以角色扮演替代对课文的分析
学习校本课程“有趣的对联”时,学生梳理下列三副对联所赞美的历史人物。以下梳理出的答案,正确的是( )。
(1)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2)金石文章空八代;江山姓氏著千秋。
(3)玉茗堂中传蝶梦;临川集上插芳馨。
A. 屈原 韩愈 汤显祖
B. 屈原 苏轼 王实甫
C. 杜甫 苏轼 王实甫
D. 杜甫 韩愈 汤显祖
某教研组集体备课,教师围绕“教材使用”展开讨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A. 教材的编排对我们设计教学方案很有帮助,但学情也不容忽视
B. 要严格按教材来教,不然大家想怎么教就怎么教,还不乱套了
C. 教材就是个材料,我们自己心里最有数,擅长教什么就教什么
D. 教材可以看看,真正教的时候,还要遵循自己的教学实践经验
教学《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教师引导学生梳理运用典故的诗句。下列不适合的是( )。
A.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李商隐《锦瑟》)
B. 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陆游《书愤》)
C. 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白居易《琵琶行》)
D. 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