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问题1】(4分)
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五类:(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2)应用数据维护;(3)系统代码维护;(4)硬件设备维护;(5)文档维护。
考生答对4条即给满分,不足4条每条1分。表达基本相同,意思正确,即可给满分。
【问题2】(4分)
提高系统可维护性的要求包括五方面:(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3)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5)系统的文档。
考生答对4条即给满分,不足4条每条1分。
【问题3】(7分)
(1)(4分)根据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实施4种不同级别的维护。
①一级维护:最完美支持,配备足够数量工作人员,他们在接到请求时,能及时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的速度,并针对系统运转的情况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②二级维护:提供快速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24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的速度。
③三级维护:提供较快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72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的速度。
④四级维护:提供一般性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10日内对请求进行响应的速度。
如果只答出以及维护、二级维护、三级维护、四级维护,可给2分;每次维护后面只要有解释,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2)(3分)要考虑的三方面因素是:
(1)维护背景。系统的当前情况、维护的对象、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规模。(1分)
(2)维护工作的影响。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对当前工作进度的影响、对本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1分)
(3)资源要求。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维护所需费用、所需工作人员。(1分)
只答出维护背景、工作影响、资源要求,可给1.5分;后面只要有解释,意思接近,可酌情给分。
详细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系统维护的基本知识。【问题1】
系统维护的任务就是要有计划、有组织地对系统进行必要的改动,以保证系统中的各个要素随着环境的变化始终处于最新的、正确的工作状态。信息系统维护的内容可分为5类:
(1)系统应用程序维护。系统的业务处理过程是通过程序的运行而实现的,一旦程序发生问题或业务发生变化,就必然引起程序的修改和调整,因此系统维护的主要活动是对程序进行维护。
(2)数据维护。业务处理对数据的需求是不断发生变化的,除了系统中主题业务数据的定期更新外,还有许多数据需要进行不定期的更新,或者随环境、业务的变化而进行调整,数据内容的增加、数据结构的调整、数据备份与恢复等,都是数据维护的工作内容。
(3)系统代码维护。当系统应用范围扩大和应用环境变化时,系统中的各种代码需要进行一定程度的增加、修改、删除以及设计新的代码。
(4)硬件设备维护。主要是指对于主机及外设的日常管理和维护,都应由专人负责,定期进行,以保证系统正常有效地运行。
(5)文档维护。根据应用系统、数据、代码及其他维护的变化,对相应文档进行修改,并对所进行的维护进行记载。
【问题2】
系统的可维护性对于延长系统的生命周期具有决定意义,因此必须考虑如何才能提高系统的可维护性。
(1)建立明确的软件质量目标和优先级,可维护的程序应是可理解的,可靠的,可测试的,可更改的,可移植的,高效率的,可使用的。
(2)使用提高软件质量的技术和工具,模块化是系统开发过程中提高软件质量、降低成本的有效方法之一。
(3)进行明确的质量保证审查,质量保证审查是获得和维持系统各阶段的质量的重要措施。
(4)选择可维护的程序设计语言,程序是维护的对象,要做到程序代码本身正确无误,同时要充分重视代码和文档资料的易读性和易理解性。
(5)系统的文档是对程序总目标、程序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程序设计策略、程序实现过程的历史数据等的说明和补偿。
【问题3】
(1)根据系统运行的不同阶段可以实施4种不同级别的维护。
①一级维护:最完美支持,配备足够数量工作人员,他们在接到请求时,能及时对服务请求进行响应,并针对系统运转的情况提出前瞻性的建议。
②二级维护:提供快速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24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③三级维护:提供较快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72小时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④四级维护:提供一般性的响应,工作人员在接到请求时,能在10日内对请求进行响应。
(2)系统维护不仅范围广,而且影响因素多。通常,在涉及系统维护计划之前,要考虑以下3方面的因素:
①维护背景。系统的当前情况、维护的对象、维护工作的复杂性与规模。
②维护工作的影响。对新系统目标的影响、对当前工作进度的影响、对本系统其他部分的影响、对其他系统的影响。
③资源要求。对维护提出的时间要求、维护所需费用(并与不进行维护所造成的损失)、所需工作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