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C
详细解析:
A项对教学实录的分析认为“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并未体现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因此没有表现出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B项分析认为教师应让学生模仿孔乙己的说话语气,属于教师指导而非评价,也未涉及课堂评价的促进作用。C项说法正确。D项分析肯定了教师最后的总结,但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学生思考与探究。
阅读《孔乙己》教学实录(片段),按照要求答题。
师:说到给小朋友分茴香豆了,我们再来看看分茴香豆的细节。
生1:看这个“罩”字,孔乙己本来是挺善良的,给孩子们分豆吃,可是又“罩”住,说明孔乙己太幼稚了,甚至用迂腐来形容都不为过。
生2:他的整个动作就像一个孩子一样,孩子还想要,他就用五指将碟子“罩”住,不肯多给,有点抠门的样子。
生3:孔乙己思想比较幼稚,有点掩耳盗铃的感觉,他给每人一颗豆,想大方,可是又不能特别大方。
生4:他还用古文的方式来说话,引得孩子们笑,连小孩子都有些瞧不起他。不仅说明他的社会地位低,也说明当时的社会很不公平。
师:好,我来做点总结。这个地方,孔乙己只有一碟茴香豆,他还分给小孩,说明他还是很善良的。可是每人分完一颗,他就说:“多乎哉?不多也。”又穷又酸。“穷”是因为他没多少钱,他也只有一碟茴香豆,分一点点可以了。“酸”是说他口中的那些迂腐之语。
从运用课堂评价促进学生理解人物形象的角度,对上述教学实录(片段)进行分析,下列正确的是( )。
A. 生1回答问题出现偏差时,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学生自能悟出人物形象
B. 教师应该让生4模仿孔乙己说话时的语气,让学生通过模仿理解人物性格
C. 教师应让其他学生对上述发言进行评价,引导学生逐步完善对形象的理解
D. 教师最后的分析结论阐释清晰,学生能由此准确理解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参考答案: C
详细解析:
A项对教学实录的分析认为“教师可以不打断学生”,并未体现教师进行课堂评价,因此没有表现出课堂评价的积极作用。B项分析认为教师应让学生模仿孔乙己的说话语气,属于教师指导而非评价,也未涉及课堂评价的促进作用。C项说法正确。D项分析肯定了教师最后的总结,但实际上是以教师的总结代替了学生的自主思考,不利于学生思考与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