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33岁,是合资企业的部门负责人,每天工作繁忙且压力大,一日三餐不规律。早餐经常不吃。中晚餐应酬多。经常饮酒。每天抽烟1包。工作时间以坐为主。平时身体活动很少。最近体检发现,心电图异常,显示心肌缺血,血压偏高,B超发现中度脂肪肝和胆结石,生化检查发现转氨酶增高,作为健康管理师,请为刘先生解答以下问题
提示。采取以下哪些方式对刘先生进行健康教育效果最好( )
A. 送他宣传海报
B. 发送手机信息
C. 发放宣传折页
D. 看宣传栏
E. 发放小册子
F. 发DVD
某市周边的一个乡村,因近年来城镇化加速,生活方式变化较大,超重肥胖比例增加,高血压患病率增加。村委会和村医务室决心对村民进行健康管理,以防治严重的心血管事件等健康问题。
关于高血压管理的效果指标描述正确的是( )
A. 社区人群中高血压知识知晓率=(被调查中知道自己患高血压的人数)/(社区中被调查的总人数)×100%
B. 社区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某年社区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某年社区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C. 规范治疗百分比=(每年在社区接受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人数)/(当年社区中全部高血压患者人数)×100%
D. 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心肌梗死发生率=(某年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发生心肌梗死的患者数)/(某年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E. 管理的高血压患者中脑卒中发生率=(某年社区管理高血压患者中发生脑卒中的患者数)/(某年社区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总人数)×100%
F. 首诊测压检出率=(某年社区首诊测压检出的新发高血压患者数)/(某年社区首诊测压总人数)×100%
某电力公司有职工500人,男性450人,女性50人,平均年龄36岁,职工工作节奏快、昼夜轮班、体力活动少,1/3职工常常失眠,男性吸烟率80%。近一月有职工在岗位猝死。公司立即组织对全员体检,发现高血压检出率38%。为改善职工健康,公司决定开展以控制血压为主要目标的健康管理工作。为调查高血压的主要原因,需要设定问卷或访谈的内容包括()。
A. 既往体检血压情况
B. 配偶是否有高血压
C. 体力活动如何
D. 是否吸烟
E. 是否经常失眠
F. 口味是否重
宋女士,52岁,绝经,近期体重增加明显,出现嗜睡、尿频现象,体检结果显示血压125/80mmHg,空腹血糖6.6mmol/L,总胆固醇4.25mmol/L,甘油三酯1.65mmol/L,腰围90cm,体重70kg,身高160cm。现到健康管理中心咨询。
宋女士的危险因素异常的是( )
A. BMI
B. 血糖
C. 甘油三酯
D. 总胆固醇
E. 体重
F. 血压
G. 腰围
张先生,43岁,汉族,中层干部,身高168cm,体重75kg,血压144/89mmHg,工作紧张,生活缺乏规律,每天中午晚上在餐馆进餐,体力活动很少,有饮酒嗜好,每日1~2次,每天约半斤酒,已有十年,每日吸烟15支,喜食动物内脏,最近明显乏力,经常失眠,无明显消瘦,既往无重大病情史,其父患高血压病20年,其弟患高血压病6年。体重监测是张先生健康管理的重要环节,在测量体重时需要注意的是
A. 记录应精确到小数点后1位
B. 体重测量不受测量时间的影响
C. 一般不能用电子秤做为测量工具
D. 理想体重的简便计算方法:身高(cm)-110
E. 测量误差不得超过0.1kg
F. 测量体重时需穿着薄衣服,赤足,全身放松
赵先生,58岁,机关主任,高血压病史10年,一直规律服药,近一个月赵先生自感乏力,眩晕,嗜睡,尿频,现到健康管理中心寻求管理。给赵先生的疾病风险评估报告一般应该包括
A. 健康改善空间
B. 风险等级
C. 最高风险
D. 最低风险
E. 理想风险
F. 当前风险
张先生,57岁,公务员,高血压病史15年,服药依从性较差,吸烟,晚餐多为餐馆饮食,口味重,喜食甜食,交通出行方式主要为开车,基本无休闲性体力活动,偶尔做家务劳动,每天蔬菜水果摄入250g。其父有高血压史其母患糖尿病20年。现到健康管理中心进行体检,寻求健康管理。
评估张先生可能发生的疾病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监测的是( )
A. 血脂
B. 肝功能
C. 身高
D. 肾功能
E. 体重
F. 血压
G. 糖化血红蛋白
H. 血糖
健康信息录入中双份独立录入是指( )
A. 同一人两次独立地录入同份健康信息记录表
B. 可以用EpiData的Validate程序进行比较
C. 采用相同的数据库结构
D. 两个录入人员
E. 分别独立地录入同一份健康信息记录表
某城乡结合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辖区内居民健康档案进行整理发现,糖尿病和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医护人员发现随着城镇化加速和生活方式的改善,辖区内居民的肥胖比例逐渐增加,为控制慢性病的发生,医护人员拟针对居民的肥胖开展一系列干预措施。该城乡结合对肥胖合并并发症的患者进行干预包括
A. 指导相应的药物治疗方法
B. 膳食干预
C. 自我监测体重
D. 定期随访
E. 体力活动干预
F. 动员家属配合
G. 组织胖友座谈会交流减肥和控制体重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