列表

详情


阅读下列说明,回答问题1至问题4,将解答填入答题纸的对应栏内。
【说明】
  某政府部门A定制开发的业务信息化系统通过多年的使用,运行稳定,但是,由于业务的扩展,系统已经满足不了业务的需要,A在征集了各业务处室的改进建议之后,决定借鉴原系统的成功经验,重新开发一套新的业务信息化系统。
 

【问题1】
  承建单位决定采用增量模型加瀑布模型的开发模式,作为监理工程师,你认为承建单位的选择是否合适?并给出理由。(5分)
【问题2】
  列出影响项目进度的因素并加以简要说明。(6分)
【问题3】
  某一子系统大约需要50000行码,如果开发小组写完了25000行代码,能不能认为他们的工作已经完成了大约一半?并说明原因。(4分)
【问题4】
  请简述软件测试的目的。(5分)

参考答案:

[问题1]
合适。
虽然A当前正在使用的业务信息化系统为新系统提供了原型基础,但是由于业务发生了较大的变化,承建单位不能很快全部明确所有的业务需求,因此,承建单位应尽可能及早明确已知的业务需求,完成相应的需求分析,并按瀑布模型的方法进行第一次开发工作,保证基本需求的最快实现。
随后,通过实验或者试运行找出系统中的欠缺和不足之处,明确那些未知的软件需求,再迭代进行增加部分的需求分析和开发。
[问题2]
1)工程质量的影响:质量指标的不明确、不切实际的质量目标,质量不合格,都将对工程进度产生大的影响。
2)设计变更的影响:设计的变更通常会引发质量、投资的变化,加大工程建设的难度,因而影响进度计划。
3)资源投入的影响:人力、部件和设备不能按时、按质、按量供应。
4)资金的影响:如果建设单位不能及时给足预付款,或是由于拖欠阶段性工程款,都会影响承建单位资金的周转,进而殃及进度。
5)相关单位的影响:项目建设单位、设计、实施单位、设备供应单位、资金供应单位、监理单位、监督管理信息系统工程建设的政府部门等等都可能对项目的进度带来直接和间接的影响。
6)可见的或不可见的各种风险因素的影响。
7)承建单位管理水平的影响。
[问题3]
1) 不能认为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量。
2) 对整个软件的代码行的估计可能不准确。
3) 已写完的代码可能相对容易。
4) 如果代码没有通过测试,就不能算完成。
[问题4]
1)通过测试,发现软件错误;
2)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及其软件质量特性的要求;
3)为软件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详细解析:

本题是依托“电子政务”这一巨大的应用背景来考察应试者对信息应用系统建设方面的知识的掌握情况。随着信息化应用的日益深入,已与大家的日常工作、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相关的信息应用系统开发问题的重要性也水涨船高,因此这方面的知识点也是信息监理师应该深入掌握的知识点之一。
【问题1】
本题考察的是应试者的综合分析能力。这道题的分析有两种结论。一种是得出承建单位的选择是合适的结论。当然如果通过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不合适,而且整个分析结果是很严谨的话,同样可以得满分。
【问题2】
本题考察应试者对进度控制的掌握程度以及综合考虑问题的能力。
信息系统工程项目的不可预见成分高,风险程度大。如果对建设中影响进度的因素没有进行充分的考虑,就无法有效的实施进度控制。随着工程时间的延度,信息系统工程的风险越大,诸如政府法律规章等的变化带来的风险、建设资金不到位风险、 工程发生变更带来的风险以及一些不可预测的风险等。信息系统工程的进度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回答本题时,不仅要列出影响进度的因素,还需做出简要的说明,这样才能得到高分。
【问题3】
本题考查应试者对软件开发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综合利用能力。
【问题4】
考查应试者对测试技术基本知识以用应用于软件监理的能力。
软件测试的目的决定如何去组织测试。如果测试的目的是为尽可能多地找出错误,那么测试就应该直接针对软件比较复杂的部分或是以前出错比较多的位置。如是测试的目的是为了给最终用户提供具有一定可信度的质量评价,那么测试就应该直接针对在实际庆用中会经常用到的应用假设。
软件测试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和过程;验证软件是否满足软件需求规格说明和软件设计所规定的功能、性能及其软件质量特性的要求;为软件质量的评价提供依据。

上一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