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考答案:
【问题1】
(1)振铃控制
(2)测试
(3)①
(4)③
(5)②
(6)④
(7)75次
(8)75小时
【问题2】
【问题3】
详细解析:
【问题1】(a)
用户电路是用户线与交换机的接口电路。由于某些信号(如振铃、直流馈电等)不能通过电子交换网络,因此把某些过去由公用设备实现的功能移到电子交换网络以外的用户电路来实现。归纳起来,目前,程控数字交换机中用户电路的功能有下列七项:
B(Battery feed)——馈电;
O(Over-voltage protection)——过压保护;
R(Ringing control)——振铃控制;
S(Supervision)——监视;
C(Codec & filters)——编译码和滤波;
H(Hybridcircuit)——混合电路;
T(Test)——测试。
除了上述基本功能外,某些特殊用户电路还具有极性转换,衰减控制,计费脉冲发送等功能。
上面所说的用户电路,是指连接普通电话用户的模拟用户电路。模拟用户电路主要完成BORSCHT七大功能,目前已用单片大规模集成电路(SLIC)来取代传统的分立元件、厚膜混合集成电路。该SLIC完成BORSCHT七大功能中的五个功能BORSH,CT两个功能则仍需单独的编译码器和滤波器集成电路来实现。
(b)
依照实时性要求的严格程度,交换处理程序划分为若干级别。时间要求愈严,级别愈高,执行时优先度就越高。典型的程序执行级别划分为:故障级、周期级和基本级。
题中提供的四种任务中,①属于故障级,③属于周期级,②和④属于基本级。
(c)
完成话务量有下列三种解释。
①以爱尔兰为单位的完成话务量在数值上等于在平均占用时长内所发生的平均占用次数,即
A完=Ct (9-5)
式中,Ct表示t时间内所发生的平均占用次数。
根据式(9-5)可解释为在1小时内,在平均占用时长内所发生的平均占用次数为75。
②完成话务量在数值上等于单位时间里,各机键占用时间的总和。
设C为T时间内的总占用次数,t1,t2,…,tc为各次的占用时长,则单位时间内的平均占用次数为C/T,而平均占用时长为(t1+t2+…+tc)/C,所以完成的话务量为
A完=C/T×(t1+t2+…+tc)/C=(t1+t2+…+tc)/T
许多交换系统调查话务量的呼量表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作的。
根据第②种解释,可以说在单位时间里(1小时)内,100条中继线总占用时间为75小时。
③以爱尔兰为单位的完成话务量在数值上等于承担这一负荷的设备平均同时占用数,也就是同时处于工作状态的设备数目的平均值。
根据这一解释,我们可以在传统机电式交换系统时代,常通过“人工数机法”进行话务量的调查。当要统计某一组机键的完成话务量时,一般在1小时内每隔一定时间(例如2分钟或3分钟)统计一下该组机键的占用数目,然后就可计算出完成话务量。这里的75Erl表明,在100条中继线中,同时占用着的平均数为75条。
【问题2】
•过负荷控制
在呼损一定的条件下,当线群较小时,其利用率较低;当线群容量扩大时,其利用率就逐步升高。但是,当线群容量大到一定程度后,其利用率的提高很慢,这是因为线群的利用率趋向饱和。因此,对线群的组成有下列两个要求。
①在电话通信网中,要尽可能地把小线群组合成为大线群,以节省投资。
②线群的容量不必太大,一般以100条出线为一个线群为宜。因为线群太大,η上升很慢,且过负荷能力很弱,在发生过负荷时,出线利用率难以提高,会造成呼损话务量增加,致命呼损值增长,服务质量严重下降。
呼损计算公式表达了P,V和A三个量之间的函数关系。
其计算结果可得出下列结论。
•在呼损P保持不变的条件下,如果话务量A增大,则出线数V必须要增加;或者说,在V增加时,线群所能承受的话务量A可以增大。
•在话务量不变时,出线数V增加,呼损P就会减小;或者说,如果减小呼损P的规定,就必须增加出线数V。
•当出线数V一定时,当话务量A增大,呼损值P会增大;或者说,若允许P增大时,线群承受的话务负荷A可以增大。
•远端用户模块
远端用户级是指装在距离电话局较远的用户分布点上的话路设备,其基本功能与局内用户级相似,也包括用户电路和话务集中器,只是把用户级装到远离交换局的用户集中点去,它是将若干个用户线集中后以数字中继线连接至母局。由于用户语音信号在经数字传输之前就已数字化,故传到交换局的语音信号不必再进行D/A转换,即可直接经数字中继接口进入数字交换网络进行交换。远端用户级也可称为远端模块。
•群处理
执行同一道程序时,同时对多个事件进行处理,即群处理。主要用于同时数量较多的处理。比如每个用户的摘、挂状态数据只占一个二进制位。每次只对一个二进制位进行检测,这效率太低了,因此在实际处理中采用“群处理”办法,即每次对一组用户(例如8位处理机每次对8个用户)进行检测。这样既节省机时又提高了扫描速度。
•公共信道信令(CCS)方式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是与随路信令完全不同的另一种信令方式。这种信令方式,是将话路信道和信令信道分开,话路信道只传送话音信号,为各话路服务的信令从各话路中移出,在专门设置的信令信道中进行传送。另外,由于信令传送时间较短,采用一条话路配置一条信令信道很不经济,因而采用一群话路的信令共用一条信道来传送,即这一条信令信道是多条话路所公用的,所以这种信令方式称为公共信道信令方式,简称共路信令方式。
公共信道信令在传送方式上的变化使得它不需再将信令内容分为线路信令和记发器信令。它是在软件控制下采用高速数据信息来传送信令,从而建立呼叫接续时间比随路信令方式大大缩短,并且增加或改变信令信息十分方便。尤其是它更能适应现代电信网的发展。
公共信道信令方式与随路信令方式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①传送速度显著提高,接续时间大大缩短,现在的随路信令方式中,长话接续约为9秒,本地接续约为6秒,采用公共信道信令后接续约为2秒。
②信令容量大,除能提供呼叫接续的信令外,还可为电话网管理、集中维护、集中计费等集中服务提供信令。
③由于信令的传送与话路完全分开,在通话时间内可根据需要来处理和传递信令。
④可灵活地增加信令和修改信令。
⑤使数量很大的随路信令设备大大简化,从而对大话路群更为经济。
⑥适应电信网发展的需要。
但也应该看到,公共信道信令方式对信令消息的传送和处理的准确性要求较高,必须采取控制差错的措施,要求系统中具有差错检测和纠错能力,要求未被检测的差错率在10-8~10-10量级以下,并要求必须有备份,以确保信令链路有很高的可靠性。
【问题3】
T接线器的工作方式有两种:一种是“顺序写入,控制读出”方式,如图2-1左半部分所示; 另一种是“控制写入,顺序读出”方式,如图2-1右半部分所示。顺序写入和顺序读出中的“顺序”系指按照语音存储器地址的顺序,可由时钟脉冲来控制;而控制读出和控制写入的“控制”是指按控制存储器中已规定的内容来控制语音存储器的读出或写入。至于控制存储器中的内容则是由处理机控制写入的。
下面先介绍第一种方式顺序写入,控制读出的工作原理。
如图2-1所示,T接线器的输入和输出线各为一条有32个时隙的PCM复用线。如果占用PCM1第8时隙(TS8)的用户A要和占用PCM8第15时隙(TS15)的用户B通话,在A讲话时,就应首先按照要求把TS8的语音脉码信息交换到本线路TS20中去,再由S接线器(图中省略,本应该位于中间的空白方框内)将PCM1和PCM8对接,然后根据输入控制的要求进行时隙交换。
在时钟脉冲控制下,当TS8时刻到来时,把TS8中的语音脉码信息写入SM内的地址为20的存储单元内。由于此T接线器的读出是受CM控制的,当TS20时刻到来时,从CM读出地址20中的内容“8”,以这个“8”字为地址去控制读出SM内地址是8中的语音脉码信息。这样就完成了把TS8中的信息交换到TS20中去的任务。
在B用户讲话A收听时,过程与上述相似。
用户通话的语音信息必须双向传送,所以交换网络应建立双向通路。如果上述通路表示A用户的信息送到B用户上,那么还需建立一条B用户的信息送到A用户的通路。这两条通路能否用同一个线对呢?不行。因为PCM信号在一个线对上只能单方向传输,数字交换网络中所建立的连接通路也是这样,所以为了完成双向通话,在数字交换网络中要建立两条不同的通路:一条A至B方向的路由;另一条是B至A方向的路由。
B至A方向的路由通常采用反相法,即来、去两方向的路由相差半帧时隙,两个方向的通路同时示闲,同时占用。这个半帧是指双向通路的内部时隙之间的关系。如当某一方向选用的内部时隙号为x,则另一个方向所用的内部时隙号由下式决定:
x±n/2
式中:n为接到交叉矩阵的复用线上的复用度。本例A至B选用内部时隙x=20,那么B至A方向如果要选20+32/2=36,即时隙为36,计算大于n,则应减去n得到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