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新课标三卷的语文试题在命题上的特点:稳中求变,树德育人
教育部考试中心主任姜钢、党委书记刘桔,在《中国教育报》发表的《牢记立德树人使命 写好教育考试奋进之笔》一文中,阐述的核心观点就是“用党的十九大精神统领高考命题工作,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要求”,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修订版)》指出:普通高中语文课程,应使全体学生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语文素养,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人文修养,为终身学 习奠定基础,为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发挥 独特的功能,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发挥应有的作用。
因此,今年的高考语文试题就充分体现了这一特点。
具体来讲有以下几方面表现。
一、坚持立德树人,增强文化自信,充分发挥了语文科目的育人功能
语文课程,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立德树人,弘扬民族精神,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培养热爱中华文明、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以及热爱美好生活和奋发向上的人生态度,使学生逐步形成 自己的思想、行为准则,增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的历史使命 感和社会责任感。
例如本次试卷中,实用类文本阅读以访谈的形式考查,在往年高考题目中,曾经考查过一次杨澜和余光中的访谈,这次考查了《文汇报》对钟南山的访谈,在题目形式上出现的频率较低。但访谈内容体现了钟南山先生为国为民的奉献情怀和敢医敢言的性情与胸怀。为中学生树立了真正的时代榜样,体现了语文课程的育人作用。
本次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选取蒋子龙的《记忆里的光》,文章中锤子与镰刀的意象,鲜明地体现出作者对中国共产党的信赖与热爱,出题人旨在通过本文培养学生热爱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中国共产党的深厚感情。
本次考试的文言文阅读节选自《晋书·王彪之传》,文中发生了时疫的情况下,当别的官员都躲在家中,不肯上朝,彪之却说:“疾疫之年,家无不染。若以之不复入宫,则直侍顿阙,王者宫省空矣。”体现了王彪之正义凛然,不惧灾疫,以国家大事为重的特点,这和前文钟南山的品质极为相似。试卷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为学生们展现了不同时代的民族英雄的形象。
本次考试的名篇名句默写,孔子和白居易的诗句展现了普通劳动者在劳动生活中的安然自得,阿房宫赋中的句子则体现了封建统治者生活的奢华。二者对比,引发学生们对贫富生活的思考,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引导学生们热爱劳动,做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
本次考试的作文题,我们需要寻找各种“镜子”来审视自我,其实也完全可以以“钟南山”为镜、以“王彪之”为镜,找到真正的“榜样”,学习榜样身上的优秀品质。题目中的导语“我是怎样的人”“我想过怎样的生活”“我能做些什么”“如何生活得更有意义”引发了中学生对自己生活的深入思考,促使中学生寻找更加优秀的榜样。
二、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语言构建与运用的要求
语文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言实践活动中积累与构建起来,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语言能力及其品质;是学生在语文学习中获得的语言知识与语言能力,思维方法与思维品质,情感、态度 与价值观的综合体现。 “语言建构与运用”这一点要求学生们发展在具体语言情境中正确有效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 行交流沟通的能力。
本次试卷中第20题补写句子,结合食物及相关营养知识这些和生活紧密相关的内容,第21题压缩语段,分析的是2020年6月3日的国资委会议,讨论武汉重振的方案,这些题目都体现了语文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性。
三、体现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中文化传承与理解的要求
这一点要求学生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例如本次考试的第一题论述类文本阅读,摘编自振甫《谈谈<古文观止>》,如果考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古文观止有一定的了解,对于相关的文化知识有一定掌握,那么在做题的时候将会更加轻松。
再如古诗词鉴赏中,考查魏征的性格特点,诗中并没有描写魏征,只是提及人名,题目中也没有对魏征的过多注释,如果没有一定的文化常识,对魏征的人物经历和人物性格有一定了解,那就无法完成作答。
最后,语言文字运用题,文本内容就是在阐述中华文化的价值与意义,让学生通过阅读更加可以感知到中华文化的重要性,充分体现了语文考试德育的特点。
总之,本次考试整体上题型和18、19年保持一致,体现了高考的稳定性,同时在题目设计的时候更偏向于起到一定的德育意义,可见这会是以后高考依然延续的命题方向。
作者:董腾,有道精品课高中语文教师,微博教育特约名师,人民日报出版社签约作家,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十三五”规划课题重大公关课题负责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