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价的巨浪
一个人的生命,从来都不是一座孤岛。我们都是茫茫生命之海中的浪花,时时刻刻被一旁的生命所拍打,也无可避免地拍打着其他的生命。
对他人的评价自古以来就与人类群体的生命共同存在。人类之所以能够用芦苇般脆弱的皮囊顽强地活着,只因思想的存在。思想能汇聚成力量,使人具有发声的欲望。人们不断发声,构成了评价,也成为人类思想的有形产物。
评价他人的生活也许正是人们满足发言欲望的一种方式,他们渴望自己的价值观得到聆听,以此获得存在感。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个人的生活越来越容易出现在大众视野之中。同样地,更多人渴望通过评价他人的生活,渴望加入这场互联网世界的大狂欢。这种迫不及待的心情也许就造成了没有经过思想加工的评价。这种评价的泛滥,自是每一个对人类整体有些许责任感的人都不愿看到的。
不经思考加工的评价,往往体现了一种不太高尚的人生观。冯友兰先生曾将人的境界分为四等,一个人评价他人的生活不经过自己的思想加工,往往会处于第二等境界——功利境界。由于这类评价来得快,没有个人修养的积淀,没有自我斗争追求真理的过程,一有发言的欲望便直接抒发,因此显得粗鄙而幼稚。网络世界的开放更是为这种廉价的评价提供了滋生的土壤。于是,一定程度上这种评价成为一股巨浪,让追求物欲的人们更加浮躁。
然而,对他人生活的评价并非一切浮躁追求的根本来源。如今人们广泛遵守着的道德和法律难道不是依据前人的评价渐渐形成的吗?现代科技也许使得廉价的评价更容易呈现在人世间,但仍有些闪耀智慧光芒的评价需要我们的珍视。个人价值观的形成和完善,与他人的评价不无关系。
有思想家说,将自己的身子全然交由他人评价,那正是体现了自己的不安和疑惑。自己要怎样的生活,不在于别人怎样评价,真正重要的是个人心里有怎样的种子,选择用怎样的评价来灌溉它。我们的人生的确需要评价的滋养,而选择,在我们手中。
而当我们选择以正确的评价滋养心中的种子,自然,我们才有能力为他人提供有价值的评价。评价不是任何生命依赖的全部,但任何生命也不应离开评价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