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优秀作文


得失的深处是⼼境

把得与失看成终点,有理。

  中美博弈,美国的精英们就认为:成功了,美国可以继续领导世界⼀百年,失败了,美国梦就碎了⼀地;马云的阿⾥前⼏年谋划着在美国上市,局中⼈就认为成功者,阿⾥帝国基业永固三百年,失败了,则泯灭于江湖;同样,我们⾼中⽣端坐考场,有的同学就在想我⾼中榜⾸,进了名校,就已经与未来签好了期货协议,反之,⾼考失败,则前途黯淡,万念俱灰。如此种种,貌似在理,实则做的是⼀锤⼦买卖,更是⼀叶障⽬,视宏⼤的⼈⽣盛宴为眼前的⼀盘菜。

  把得与失看成起点,似乎也有理。但细细思量,其实终点论与起点论似乎是同⼀回事。

  起点者,也可以理解为出发点,出发点者,也可以理解为做⼈做事的基本动机,即当下⼈们⽿熟能详的初⼼。终点者,即⽬的地,是我们做⼈做事希望达成的⽬标。如果说两者⼀定有所区别,那⽆⾮是终点论者看重的是做⼈做事的前半场,起点论者强调的是做⼈做事的后半程。但⽆论哪⼀种,它们都极为重视得失,得之则喜,失之则悲,⼈⽣哀乐全系于得失。

  但洞悉世事⼈⽣者,则不然,他们会把得与失看成⼀个过程。

  做⼈做事往往是由⽆数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会标⽰出做⼈做事成败得失的刻度,如果只凝视着这些刻度,那每⼀次都是历⾼⼭,跨深壑,纵然成功多次,只要⼀次失去,就会堕⼊深渊。反之,提⾼站位,放眼整体,就会知晓⼀个节点的得失常常不影响全局。天⽆绝⼈之路,⽔随⼭转,危中有机,柳暗花明其实也是世间的常态。

  把得与失看成⼀个过程者,不会计较⼀时的得失,但他不会允许⾃⼰⼀败再败,活成⾃⼰讨厌的模样。他会像⽔⼀样,遇到阻挡,⼒有不逮,就静静地积聚能量,或者绕⾏⽽过,不怨天,不尤⼈,总会流出⾃⼰的河床和前程。苏轼如此,汪曾祺也是如此,⽑泽如此,邓⼩平也是如此,他们能容忍失败,及时转换思路,旁逸斜出,开出灿烂的⽣命之花。

  把得与失看成⼀个过程者,绝不是逆来顺受,⽆欲⽆求,彻底躺平。他们只是看清了所谓的得失很多情况下只是在争⼀时的脸⾯虚荣,他们更在乎的是⽣命的本真。他们清醒地活在天地间,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活成了庄⼦所⾔的“举世⽽誉之不加劝,举世⽽毁之不加沮”。如此,得与失怎会成了他们的终点或所谓的起点呢?

  得到⼀棵树往往要放弃⼀⽚森林,两⼿空空,就意味着⽆限的可能得到,太在乎得失,岁⽉的尽头往往两⼿空空。世间事只要努⼒了即可,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在我们的⼈⽣终点到来之前,所有的得失都只是⼀个过程,终点之后,世事⼜与我们何⼲?

  我们的⼼境决定了得失的份量,得失的深处隐现着的是我们的⼼境。